鼠疫可防可控可治,这些知识你应该知道
2019年11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到北京就医,经专家会诊于12日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
图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居39种法定传染病之首, 又被称为“一号病”。曾在世界上造成三次大流行,死亡人数不计其数。
我国已判定的鼠疫疫源地分布在17个省、自治区的201个县(市),面积达60余万平方公里。在世界鼠疫处于活跃的情况下,1991~1994年在青海、新疆、西藏、云南、内蒙等5省发现人间鼠疫106例,病死率24.5%。
所致疾病与传播
鼠疫的病原菌为鼠疫耶尔森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该菌通过其终宿主啮齿动物传播给中间宿主跳蚤,再通过跳蚤叮咬,接触人类或者易感动物而将病原菌传播给人或动物。
鼠疫的主要宿主和媒介是啮齿类动物和跳蚤,蚤类是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
然而,近年来,不断有报道出现新的鼠疫菌感染的动物和媒介,甚至新病原体的出现。新宿主动物的出现,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 重要。我国发现的染疫动物由1990年的57种增加到2006年的87种,特别是与人接触密切的牧犬、家猫、马鹿、牦牛、兔等动物染疫和传播鼠疫的概率增加。
所致疾病常见三种类型
腺鼠疫、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
1、腺鼠疫:通过叮咬接触途径传插的病原菌会首先侵犯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胀、坏死和脓肿,多为腹股沟淋巴结,这个过程称为腺鼠疫。
2、败血性鼠疫:病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所致,形成菌血症、败血症,这个过程称为败血性鼠疫。可出现高热(39-40℃),皮肤黏膜出现小出血点,若不及时抢救可在2-3天死亡。
3、肺鼠疫:病原菌经过血流积聚在肺部,并在肺泡巨噬细胞内繁殖后引起肺炎,这个过程称为肺鼠疫。肺鼠疫由腺鼠疫、败血型鼠疫继发而成,病人出现高热咳痰、痰中带有大量肺鼠耶尔森菌。患肺鼠疫的病人或动物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将病原菌传播开来,导致鼠疫的流行。被感染发病的敏感动物和人在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后大多数在一周之内死亡。
生物恐怖
生物恐怖是指使用生物战剂作为恐怖袭击武器,造成烈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导致人群失能和死亡,引发社会动荡的事件。
鼠疫耶尔森菌是对国家和公众安全可能造成威胁的重点病原体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军方一直将鼠疫作为生物武器予以防控 。
2005年3月在首届国际刑事警察组织反对生物恐怖主义国际会议上,国际刑警组织已经明确表示,生物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全球 大的安全威胁之一,一旦不法分子利用鼠疫菌制成生物战剂,这将对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和社会的稳定产生极大的威胁。
病原学检查
鼠疫耶尔森菌的传染性极强,标本处理时应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在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并采取严密的个人防护。
1、涂片:典型形态为革兰阴性短粗杆菌,菌体两端钝圆且浓染,亦易被苯胺染料着色。无鞭毛,可与本属其它细菌相区别。不形成芽胞。在死于鼠疫的新鲜动物内脏制备的涂片或印片中,可见吞噬细胞内、外形态典型的菌体,且有荚膜。
2、培养特性:兼性厌氧。 适生长温度27℃~30℃,在普通培养基中能够生长,但生长较缓慢,在含血液或组织液的营养培养基中,经24小时~48小时形成可见菌落。有毒菌株形成灰白色,粘液性菌落。在肉汤培养基中沉淀生长和形成菌膜,液体一般不混浊,稍加摇动,菌膜下沉呈钟乳石状,此特征有一定鉴别意义。
结合临床相关症状,一旦做出鼠疫的初步判断或确诊,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报告CDC。
诊疗方案
国家卫生部办公厅2011年下发的《鼠疫诊疗方案(试行)》的通知中,第八部分“感染控制”对医疗机构发现鼠疫病例的诊疗工作作出了指导。
(一)报告。
我国人间鼠疫监测和救治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凡发现可能感染鼠疫的患者,应及时上报医院管理部门和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鼠疫防控专业机构。
(二)隔离。
1.疑似或确诊病例:坚持就地、就近原则,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分别予以单间隔离;条件不允许的,可对同类型鼠疫病例进行同室隔离。若附近有传染病专用隔离病房时,应将患者转入该病房隔离;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应建立临时隔离病房。
2.直接接触者:是指在无有效防护状态下与疑似、确诊病例或相关病例尸体近距离接触且有可能感染鼠疫的人。应对直接接触者单独隔离状态下进行医学观察。
(三)个人防护。
凡接触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的人员,应采取加强防护。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应着全套个人防护装备,主要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服、N95口罩、手套、鞋套等。
(四)运输。
对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的运送应使用专用车辆,并做好负责运送的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毒。
(五)医院感染控制。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六)处置与消毒。
1.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入院时,应在隔离区内的卫生处置室,对其登记、全身用0.1%苯扎溴铵擦拭消毒、更衣、换鞋后,送入病房。
2.鼠疫患者居住的病房墙面、地面及门窗可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每天2次擦拭消毒。同时,也可以用紫外线辅助照射消毒。
3.鼠疫患者的排泄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 ml可加漂白粉50g或2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小时。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或次氯酸钙1.5g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 ml混匀放置2小时。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 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 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
4.对耐热、耐湿物品尽可能使用高压蒸汽(121℃),灭菌20分钟。需要洗涤的物品,先用1000-2000mg/L含氯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浸泡2小时后洗涤。
5.不能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或压力蒸汽消毒的仪器、设备和物品可根据物品的特性分别选用:甲醛熏蒸消毒,药量为50ml/m3,密闭门窗,作用24小时。或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熏蒸,浓度800 mg/L-1000mg/L,温度55℃-60℃,相对湿度60%-80%,作用时间6小时。
6.鼠疫患者尸体用浸有2000mg/L-3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将口、鼻、肛门、阴道等开放处堵塞;并以浸有上述浓度消毒液的被单包裹尸体后,装入不透水的塑料袋内密封,焚烧。尸体解剖参照《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执行。
7.患者治愈出院或尸体移出病房后,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浙江消毒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4Rc5HzNtEmdzsxBGK46gQ